第十二章 兴亡百姓
“老爷子怎么这么问?”王魁没有正面回答,反而疑惑的了起来。
“呵呵,别怪老夫唐突,只是贤侄观之不似喜欢拐弯抹角之人而已。”说着,度老爷子两眼直直的望着王魁,仿佛想要看船王魁的一切似的。
听了老爷子的回答,王魁眼里亮光闪了一下,不过随即又暗了下去,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是要招揽我的意思吗?一面而已,还真看得起我’王魁这么想着。
“蒙老爷子不弃,看得起晚辈,不过……!”说着王魁吸了口气,由沉吟一阵才接着说:“不过在下没有加入度家的意思。”
“贤侄恐怕不了解度家吧?不过度家对你可是很了解的哦。”抬手拿起筷子,老爷子饶有兴趣的看了看桌上满桌的菜肴,不过做做样子又放了下来。
“你和你的朋友家乡洪灾之后,流浪天涯无处为家,后来独之闯荡宜城多年,做过乞丐,干过苦力(大洪他们)对吗?”老爷子忽然又说起了王魁的身世。
“是这么回事!”轻声地回答,王魁早先就从度长宁哪里知道人家可是研究过自己的,这时候也就不那么惊奇了。
“后来你到了竹林……水利之功载于后世,难得你有那份气度……修路明显你也是出于好心……后来应该是楚家小子(楚行南)促使你开了客栈。不管是谁先想到的,说明你还是很有眼光的……!既然度家想要拉你入伙,自然不能不把话摆开了说。说实话吧,我度家几代经营茶叶,是积累下不少。不过总不能老在一棵树上吊死,所以现在我准备让长宁去西边试试,自然少不得找些帮手。至于为什么是你,那就不重要了,你只需要知道,我很重视,也很诚心。”长长的一番话讲了起码二十分钟。也不知道是人老了讲得慢还是为了让王魁有个思考的时间故意放慢的。
“老爷子,你的意思我明白了,谢老爷子瞧得上,不过小子不得已,还是拒绝。”王魁自然知道度家加注所谓‘重视’是多有份量,更明白这个也许是个飞黄腾达的机会。不过在飞黄腾达四个字出现在脑海里的时候王魁忽然警醒到:‘自己想干什么?离开易城的初衷是什么?一旦加入那便是人在江湖了,自己是不是能过那样的生活?自己不是一直期许悠闲自在吗,干吗去趟浑水?……
得过且过,是王魁很久以来采取的生活方式,事不关己就要高高挂起,现在别人要自己主动投入变化之中,自己虽然心动,却万不会如此草率!
自己流浪过,虽然没有饿死,但也足够自己思索现有的一切,,他见过家破人亡的悲惨人家,不过自己却从来没有家。选择这种得过且过的生活态度,也许才对自己更好,一但现在换个环境自己是不是应付得来谁敢保证?何况现在竹林人家前景不错,今后靠竹林客栈和那点田赋,自己应该可以过的不错了,何必多事。
“老爷子的心思我明白就好,不管怎么说,谢过老爷子看得起再下,但是我还是不打算参与度家的事情。为什么?老爷子,说起来不怕你笑话,在下没志气,呵呵,对,就是没志气,我只要我的一亩三分地,只要我的一年三分租,只要我的兄弟和女人平安。其他的,无心。让度老见笑了。”
“哈哈哈……!”听了王魁的解释,度老爷子想了想,随即出声大笑起来,笑的王魁脸都有些发烫,也不好意思问什么。
“无志,好一个无志啊。既然你坚持,我也就不强求,不过,贤侄小小年纪这份心思,如果真无志,便可惜了……”原来,那笑声使这个意思。王魁松了口气,而他也发现了度长宁脸上表现出来的失望之色。
既然王魁不想参与,度老爷子也承诺不强求。直到很久之后,王魁才知道度老爷子此举其实是一时心血来潮而已,倒是叫王魁苦恼了好一阵子。
陪着度家人半天,王魁又去和家拜访,和家房子和度家的用途不一样,和家是用来做门面的,开张仪式简单,但日子却要挑剔的多,所以并没有和度家选在同一天,王魁去也不过是看看而已。和家的铺子里王魁家不远,都在村子南面,王魁也是顺道回家的意思。
>
不过就在王魁高高兴兴觉得今天的事情块昨晚的时候,却发现一件让他张大嘴巴的事情。竹林有难民到访。
话说起来还是北方闹腾得,前段不是说过北边两大集团的情势紧张吗!自古以来,还是那句真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四月前,两川王称帝,后唐做出兵两万至巫山驻扎,估计意图是遏制孟知祥,这可吓坏了两川的新皇帝,急调本部一万人驻守东面。两军相隔很远,离打起来更远,但是这也足够吓坏交界的各处百姓了。于是,陆续有人托家带口南下,你见我跑,我见他跑,于是最终楚国迎来许多年来没有的难民潮。
其实说是难民也不确切,毕竟那边还没真打起来,多数人或是投奔亲戚,或是有了搬家的念想,所以说是移民也许更合适。
“快去,快从后门进家去问问情况,还有,打探下,他们有多少人?”站在和家店铺门口,王魁远远的望见竹林人家的大门口或站或坐有一群人,有老有少,身上破破烂烂的衣裳,枯瘦的身板都很好地说明了他们的身份。
并文去了没多久就回来了,一起来的还有全叔和大洪。
“公子,我也是刚回来才知道,先把家里安排了一下正要去通知您。”全叔见王魁焦急的模样,自然没等王魁问就说道。
一听家里没事,王魁也就放心了。
“他们都是(后)唐人,好像是一个村子的,大概几十口人,里面还有领头的……有人生病,看样子情况不太好。”
再问半天,全叔也说不出个所以然了,他也是刚刚得到的消息。赶走?收留?没有确切地了解情况王魁也就不好做什么决定。
“全叔,你回去照顾家里人,家里人都别出来,一定要的也先从后门走,大洪,你回去把家丁都召集起来,按小队分三四队到村子各处,小心那些散出来的人闹事,剩下的人等在前院把家给看好了。”现下还是安全最重要,其他的还是等自己去看看再说吧。
“东家,东家……”王魁正要走,忽然有人喊自己,王魁回头一看,原来是老村长,看来他也得到消息了。
王魁本来打算慢慢靠近这伙人的,不过显然,人家根本没人在乎他们。更近些看,王魁看到最多的还是饥民,这些饥民三三两两的在路上聚成一团,看王魁等人走过,也就是票上一眼而已,显得比较平静甚至冷漠。
刚在难民队里走了一段,王魁发现有十来人向他们涌过来,待到王魁面前的时候,从十来人中走出两人,一老一少。
“老爷好,我们路过此地,并无恶意,望老爷别为难乡亲……”老人说着就是跪地就是一拜。
“老人家请起来,先说说你们是哪里人,往何处去去,怎么在我竹林……”想了想,王魁忽然发现自己并没有什么可以说的,人家一没抢,二没闹的。
老少对望一眼,老人才说道:“我们是……本想在下投奔谭州的亲戚,哪想到咱们没入楚地便遇到那白狼头,村中老小为保护女眷死的死,伤的伤……后来我们想进城,可是城里边的兵头都太凶,没放我们这么多人进去。所以我们就一路南下,这才到了老爷的村子。”
虽然不是很清晰,不过断断续续的王魁也明白了这些人的遭遇。简单的说就是,出国被抢了,投奔不成只好在外国流浪。虽然本身一个村子出来的比较团结,但毕竟走了千里,没有散的也就着急是号人。城门兵自然不会允许这么大规模的‘团伙’进城的,也就有了他们一路南下的结果。
“那你们有什么计划吗?还有,你们为什么聚在我……聚在这家人门口?”王魁话到一半,还是觉得不要乱表身份为好。
“我也不知道,在下是村里赵家家主,这些大多都是我赵家人,走到哪里算哪里吧,也许哪个地方合适就在哪里落脚。”话说得直接,也说的王魁傻眼,‘走到哪里算哪里?’这叫什么计划?那你们堵在我家门口,难不成还觉得我家合适,要留在我家?’(未完待续) 展开全部内容
“呵呵,别怪老夫唐突,只是贤侄观之不似喜欢拐弯抹角之人而已。”说着,度老爷子两眼直直的望着王魁,仿佛想要看船王魁的一切似的。
听了老爷子的回答,王魁眼里亮光闪了一下,不过随即又暗了下去,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是要招揽我的意思吗?一面而已,还真看得起我’王魁这么想着。
“蒙老爷子不弃,看得起晚辈,不过……!”说着王魁吸了口气,由沉吟一阵才接着说:“不过在下没有加入度家的意思。”
“贤侄恐怕不了解度家吧?不过度家对你可是很了解的哦。”抬手拿起筷子,老爷子饶有兴趣的看了看桌上满桌的菜肴,不过做做样子又放了下来。
“你和你的朋友家乡洪灾之后,流浪天涯无处为家,后来独之闯荡宜城多年,做过乞丐,干过苦力(大洪他们)对吗?”老爷子忽然又说起了王魁的身世。
“是这么回事!”轻声地回答,王魁早先就从度长宁哪里知道人家可是研究过自己的,这时候也就不那么惊奇了。
“后来你到了竹林……水利之功载于后世,难得你有那份气度……修路明显你也是出于好心……后来应该是楚家小子(楚行南)促使你开了客栈。不管是谁先想到的,说明你还是很有眼光的……!既然度家想要拉你入伙,自然不能不把话摆开了说。说实话吧,我度家几代经营茶叶,是积累下不少。不过总不能老在一棵树上吊死,所以现在我准备让长宁去西边试试,自然少不得找些帮手。至于为什么是你,那就不重要了,你只需要知道,我很重视,也很诚心。”长长的一番话讲了起码二十分钟。也不知道是人老了讲得慢还是为了让王魁有个思考的时间故意放慢的。
“老爷子,你的意思我明白了,谢老爷子瞧得上,不过小子不得已,还是拒绝。”王魁自然知道度家加注所谓‘重视’是多有份量,更明白这个也许是个飞黄腾达的机会。不过在飞黄腾达四个字出现在脑海里的时候王魁忽然警醒到:‘自己想干什么?离开易城的初衷是什么?一旦加入那便是人在江湖了,自己是不是能过那样的生活?自己不是一直期许悠闲自在吗,干吗去趟浑水?……
得过且过,是王魁很久以来采取的生活方式,事不关己就要高高挂起,现在别人要自己主动投入变化之中,自己虽然心动,却万不会如此草率!
自己流浪过,虽然没有饿死,但也足够自己思索现有的一切,,他见过家破人亡的悲惨人家,不过自己却从来没有家。选择这种得过且过的生活态度,也许才对自己更好,一但现在换个环境自己是不是应付得来谁敢保证?何况现在竹林人家前景不错,今后靠竹林客栈和那点田赋,自己应该可以过的不错了,何必多事。
“老爷子的心思我明白就好,不管怎么说,谢过老爷子看得起再下,但是我还是不打算参与度家的事情。为什么?老爷子,说起来不怕你笑话,在下没志气,呵呵,对,就是没志气,我只要我的一亩三分地,只要我的一年三分租,只要我的兄弟和女人平安。其他的,无心。让度老见笑了。”
“哈哈哈……!”听了王魁的解释,度老爷子想了想,随即出声大笑起来,笑的王魁脸都有些发烫,也不好意思问什么。
“无志,好一个无志啊。既然你坚持,我也就不强求,不过,贤侄小小年纪这份心思,如果真无志,便可惜了……”原来,那笑声使这个意思。王魁松了口气,而他也发现了度长宁脸上表现出来的失望之色。
既然王魁不想参与,度老爷子也承诺不强求。直到很久之后,王魁才知道度老爷子此举其实是一时心血来潮而已,倒是叫王魁苦恼了好一阵子。
陪着度家人半天,王魁又去和家拜访,和家房子和度家的用途不一样,和家是用来做门面的,开张仪式简单,但日子却要挑剔的多,所以并没有和度家选在同一天,王魁去也不过是看看而已。和家的铺子里王魁家不远,都在村子南面,王魁也是顺道回家的意思。
>
不过就在王魁高高兴兴觉得今天的事情块昨晚的时候,却发现一件让他张大嘴巴的事情。竹林有难民到访。
话说起来还是北方闹腾得,前段不是说过北边两大集团的情势紧张吗!自古以来,还是那句真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四月前,两川王称帝,后唐做出兵两万至巫山驻扎,估计意图是遏制孟知祥,这可吓坏了两川的新皇帝,急调本部一万人驻守东面。两军相隔很远,离打起来更远,但是这也足够吓坏交界的各处百姓了。于是,陆续有人托家带口南下,你见我跑,我见他跑,于是最终楚国迎来许多年来没有的难民潮。
其实说是难民也不确切,毕竟那边还没真打起来,多数人或是投奔亲戚,或是有了搬家的念想,所以说是移民也许更合适。
“快去,快从后门进家去问问情况,还有,打探下,他们有多少人?”站在和家店铺门口,王魁远远的望见竹林人家的大门口或站或坐有一群人,有老有少,身上破破烂烂的衣裳,枯瘦的身板都很好地说明了他们的身份。
并文去了没多久就回来了,一起来的还有全叔和大洪。
“公子,我也是刚回来才知道,先把家里安排了一下正要去通知您。”全叔见王魁焦急的模样,自然没等王魁问就说道。
一听家里没事,王魁也就放心了。
“他们都是(后)唐人,好像是一个村子的,大概几十口人,里面还有领头的……有人生病,看样子情况不太好。”
再问半天,全叔也说不出个所以然了,他也是刚刚得到的消息。赶走?收留?没有确切地了解情况王魁也就不好做什么决定。
“全叔,你回去照顾家里人,家里人都别出来,一定要的也先从后门走,大洪,你回去把家丁都召集起来,按小队分三四队到村子各处,小心那些散出来的人闹事,剩下的人等在前院把家给看好了。”现下还是安全最重要,其他的还是等自己去看看再说吧。
“东家,东家……”王魁正要走,忽然有人喊自己,王魁回头一看,原来是老村长,看来他也得到消息了。
王魁本来打算慢慢靠近这伙人的,不过显然,人家根本没人在乎他们。更近些看,王魁看到最多的还是饥民,这些饥民三三两两的在路上聚成一团,看王魁等人走过,也就是票上一眼而已,显得比较平静甚至冷漠。
刚在难民队里走了一段,王魁发现有十来人向他们涌过来,待到王魁面前的时候,从十来人中走出两人,一老一少。
“老爷好,我们路过此地,并无恶意,望老爷别为难乡亲……”老人说着就是跪地就是一拜。
“老人家请起来,先说说你们是哪里人,往何处去去,怎么在我竹林……”想了想,王魁忽然发现自己并没有什么可以说的,人家一没抢,二没闹的。
老少对望一眼,老人才说道:“我们是……本想在下投奔谭州的亲戚,哪想到咱们没入楚地便遇到那白狼头,村中老小为保护女眷死的死,伤的伤……后来我们想进城,可是城里边的兵头都太凶,没放我们这么多人进去。所以我们就一路南下,这才到了老爷的村子。”
虽然不是很清晰,不过断断续续的王魁也明白了这些人的遭遇。简单的说就是,出国被抢了,投奔不成只好在外国流浪。虽然本身一个村子出来的比较团结,但毕竟走了千里,没有散的也就着急是号人。城门兵自然不会允许这么大规模的‘团伙’进城的,也就有了他们一路南下的结果。
“那你们有什么计划吗?还有,你们为什么聚在我……聚在这家人门口?”王魁话到一半,还是觉得不要乱表身份为好。
“我也不知道,在下是村里赵家家主,这些大多都是我赵家人,走到哪里算哪里吧,也许哪个地方合适就在哪里落脚。”话说得直接,也说的王魁傻眼,‘走到哪里算哪里?’这叫什么计划?那你们堵在我家门口,难不成还觉得我家合适,要留在我家?’(未完待续) 展开全部内容